文学如光照见成长 ——一级作家邹雷赴南通市如东县洋口镇洋口小学赠书、讲座侧记

时间:2025-11-24 10:51:15 编辑:Wendy 来源:文艺观察家网
分享至

南京创意中心南京世界文学客厅与南京江北新区作家协共同组织的关爱乡村教育公益行动”,第一站放在了如东乡村海边的洋口小学,该行动得到了如东县洋口镇政协工委、如东县洋口镇教育联络组、南京市雨花台区行知音文化艺术服务中心等单位的积极响应,并获得了如东三河六岸政协委员工作室(杂技展览馆)服务站如东县洋口小学积极配合与具体对接落实。

文学如光照见成长 ——级作家邹雷赴南通市如东县洋口镇洋口小学赠书、讲座侧记(图1)


洋口小学的师生听说作家邹雷要来校分享长篇儿童文学《金色阳光》,心中充满了期盼。邹雷赠送的100本书,先期分发到了同学们的手中。

文学如光照见成长 ——级作家邹雷赴南通市如东县洋口镇洋口小学赠书、讲座侧记(图2)


孩子们被中国医疗队援助非洲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书的开篇就把小读者的兴趣给调动起来了:主人公袁非是个漂亮的女孩子,她对自己不男不女的名字不满意,想把自己的名字改成“袁菲菲”,后来听外公讲了妈妈的援非故事,才开始喜欢自己的名字。六年级的女生杨璟感慨地说:“想改名字这个心思我也有,作家仿佛是我们肚子里的蛔虫。”

接下来的章节一个比一个引人入胜。医疗队驻地养了一只名叫援援的猴子,乌鸦飞来偷吃大厨晒的面条,猴子与它们展开了搏斗,保住了医疗队的面条。医疗队附近的石头城竟然是《一千零一夜》童话里的原型地,男主角“旺鸡蛋”念“芝麻开门”咒语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他在菜市场被黏糊糊的吸盘鱼吸住,让同学们担心;他用自己攒的零花钱为医疗队买了一把电动推子,亲手把医疗队变成了“光头队”,同学们佩服他的勇气。

文学如光照见成长 ——级作家邹雷赴南通市如东县洋口镇洋口小学赠书、讲座侧记(图3)


文学如光照见成长 ——级作家邹雷赴南通市如东县洋口镇洋口小学赠书、讲座侧记(图4)

“医疗队在非洲的故事真的让我们想象不到。”缪锦霄同学说,“读这本书后,我知道了非洲的孩子为什么会缺门牙,他们中十八九岁的大孩子还在尿床,医生伯伯在婴儿的耳朵里掏出蠕动的蛆……这些在我们中国很难想象。”

顾芮同学说:“读过这本书后,我才明白非洲有炽热的金色阳光,而中国医疗队才是照耀在非洲人民生活中的金色阳光。难怪作家会用‘金色阳光’作为书名。”

洋口小学地处海边的乡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父母离异的情况也比较普遍。近年来,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们的成长,不仅是学校和家长关心的问题,也成为邹雷本次文学讲座的核心方向。2025年11月21日,他如期来到了洋口小学报告厅,为师生带来题为《文学如光照见成长——从<金色阳光>中读懂如何成长》的专题讲座。

“文学如光照见成长”的主题讲座中,作家邹雷以作品《金色阳光》为引,与孩子们探讨了文学如何照亮成长之路。他指出,文学如同三束光:首先是照见情绪的“情绪光”,帮助我们认识并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如书中主角袁非对名字从嫌弃到理解;其次是照见世界的“共情光”,引导我们关怀他人,如通过书中三位小主人公帮助非洲孩子的故事,正是鼓励并引导同学们学会悲悯,在生活和学习中向周边的人伸出援助之手;最后是照见未来的“希望光”,点燃勇气与梦想,如“旺鸡蛋”从胆怯到勇敢的励志经历。邹雷鼓励他们从兴趣出发享受阅读,用日记记录生活细节,并建议老师和家长通过“聊书”和营造阅读氛围,让文学持续滋养孩子们的心灵,使每个人都能成为生活的“追光者”。

在师生互动问答环节,同学们接连抛出了“自己写作文总是写得简单又枯燥”、“六年级要求学写小说,不会塑造人物”等十多个具体问题。作家邹雷巧妙地结合了《金色阳光》这本书的故事与细节,一一做了通俗易懂的回答。

此外,如东籍作家高保国出席了本场活动,并向学校捐赠了《烈火金刚》红色书籍400册。(王昊方)

文学如光照见成长 ——级作家邹雷赴南通市如东县洋口镇洋口小学赠书、讲座侧记(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