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醒龙:考古工作和文学创作有一种神秘关系
2025.05.29
日前,“炎帝文化、曾随文化与长江文明”高端对话在武汉举行。会上,湖北省文联名誉主席、作家刘醒龙结合创作的青铜器长篇小说《蟠虺》《听漏》,以“文学与考古”为主题,生动阐释了考古工作与文学创作的关系。从《蟠虺》到《听漏》,刘醒龙一直致力于以长篇...
考古学者如何书写“餐桌上的微型史记”
2025.05.29
张良仁。受访者供图你日常爱吃的菜系,爱点的外卖,往前溯源,能联结多久之前的朝代?盘中餐的背后,蕴含怎样的文化积淀?食物是人类前行的动力,更是历史真切的见证。这两年,一位考古学者,在短视频平台因为美食走红。以“不会考古的美食博主不是好教授”为...
新质生产力闪耀 诗与远方就在上海
2025.05.29
开幕当天,上海展区的“门面”前人流如织。 文汇报特派记者 王彦摄连续多年组团参加深圳文博会,今年的上海展区从以往“文化产业综合馆”移到了以“文化消费·文旅融合展”命名的15号馆。一次“搬家”意味着什么?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
赛博寻根:互联网兴起家史写作
2025.05.29
互联网上,家史写作悄然兴起,年轻世代通过主动探寻父辈们的故事,以个性化的图文、影像等方式分享在网上,以重新认识生活、发现自我。(网友“Shoko.”供图)“宇宙有多大呀?”“每年杏花落打药一次,立秋后再打一次毛虫药。”在山西代县,张福青老人...
记录城市跃迁 描摹烟火诗意
2025.05.29
5月2日,《东莞日报》开辟“新大众文艺”专版,征稿启事刊登不久,7000多份投稿“纷至沓来”。万人齐唱的草莓音乐节,形象可爱的“莞小鹅”视频,四面开花的“素人写作”……近年来,广东东莞以独创、丰富、多态的新大众文艺,吸引了大量从全国各地奔赴...
扎根田野 聆听和记录“濒危”的声音
2025.05.29
张四红《四川越西尔苏语》。黄阳《四川雅江扎坝语》。世界上有这样一些语言,它们的使用人口不足万人、千人甚至百人。在全球范围内,语言濒危现象正日趋普遍和严重,语言保护也已成为世界性的课题。日前,《中国濒危语言志》第二辑(20册)由商务印书馆正式...
薛燕平《北平无恙》:中西交汇处的历史回声
2025.05.29
活动现场5月18日下午,“从医学到文化——中西交汇处的无恙北平”在北京SKP RENDEZ-VOUS举办。《北平无恙》作者薛燕平与青年作家侯磊、青年诗人江汀共同追溯那个年代的北平,探讨了中西医的碰撞如何影响了那时普通人的生活,又如何塑造了今...
北师大与鲁院开启第四期联办研究生班合作
2025.05.29
让研究生班真正为作家们的成长充电、助力、铸魂——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合作培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文学创作方向硕士研究生协议书签约仪式在京举行5月23日,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合作培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文学创作与批评方向硕士研究生第四期协...
“文约清溪·笔耕山乡”等活动在益阳清溪举行
2025.05.29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持续以文学力量赋能乡村振兴,在第15个“中国旅游日”来临之际,2025年第二期“文约清溪”系列活动于5月19日在湖南益阳清溪村启幕,吸引了众多文学界人士与爱好者参与。本次活动由中国作协创联部、中共益阳市委宣传部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