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刘瑛,德国华语女作家、诗人 。上世纪 80年代在大学校园喜爱读诗写诗,在厚厚的笔记本写了整整一本未能发表的诗 。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不再写诗 。 1994 年移居国外 。2010 年开始小说写作后,随手也会写些小诗,并陆续发表在海内外报刊上 。获得一些诗歌奖 。 出版有 《刘瑛小说散文集》《莱茵河畔的光与影》。 小说《不一样的太阳》被改编 成电影在美国上映并入围多项国际电影节。
远离与回归
我从乌衣小巷走过,
期待偶遇
撑着油脂伞袅袅婷婷
眼含幽怨的丁香姑娘;
我在穿城小泾旁流连,
遥想当年
蹲在石板边洗衣洗菜,
絮叨着阿毛故事的祥林嫂;
我在石板拱桥上驻足,
恍惚看见
有着三寸不烂之舌
活学活用的媒婆顾阿桃。
米糕、肉松、酱瓜、熏鱼,
啤酒、红肠、面包、黄油。
原乡人在这儿品咂着生活,
异乡人到这儿开拓着生计。
德国人在这儿乐不思蜀,
海外游子到这儿寻找乡情。
我听到了
小桥流水人家的吴侬细语,
也听到了
这座城市对未来
字正腔圆的宏大叙事。
在故乡发现异乡的元素;
在异乡寻觅故乡的踪影。
不断地出走,
又不断地回归。
不停地远离,
又不停地思乡。l
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远 眺
居高临下,
举目远眺,
看不到海的尽头,
望不到天的边际。
地球原本圆圆滚滚,
没有边,没有沿,
找不到起点寻不到终点,
为什么要设藩篱隔绝?
人类原本一家人,
没有尊没有卑,
共享星空与阳光,
为什么要分三六九等?
为什么
总要分清,
谁的山川谁的湖泊?
谁的大海谁的矿藏?
谁是主人谁是仆人?
谁人高贵谁人低贱?
为什么
总要论断,
谁的肤色好谁的口音差?
谁的职业高谁的工种低?
谁的信仰对谁的教义错?
海滩边的高崖上
水滴型的藤编吊椅,
像个大大的问号。
端坐其中 ,
我把自己变成了
问号下的那个点。
法国卡尔卡松(carcasonne)古堡
中世纪的风在艳阳下微微喘息
高卢人垒砌的城墙上
弹孔清晰可见
一双双旅游鞋登上一级级古老石梯
听着多种语言讲述同一个故事-------
城堡被敌无限围攻
饥饿吞噬着城内百姓
王后急中生智
把最后一头猪塞满粮食
扔下城墙
猪肚爆裂
四溅的饲料告诉敌方
城内仍然丰衣足食
围攻者中计 讪讪撤兵
百姓得救了
王后成了英雄
罗马人、西哥特人、撒拉森人、十字军
你方唱罢我登场
一道城墙挡不住
再建一道
千百年来的风雨演绎着
国王与共和
军事与商业
防守与征战
计谋与阴谋
2500年的时光
已被吸入城墙的缝隙里
沉淀为世界文化遗产
骄阳下
回首笑看历史
惊觉相似之处
如玻璃碎渣
熠熠发光 难以融化
在纽约 9.11 遗址前
全世界善良的眼泪汇集于此
冲刷掉仇恨的毒汁
流向无底的深洞
撞向地狱之门
鳞次栉比的摩天高楼
俯瞰着四四方方的黑洞
用彻夜的灯火刺穿长夜的悲伤
大理石上镌刻着
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符号
一面面小旗
一朵朵鲜花
一张张小照片
寄托着永无止尽的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