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沉 | 袁静雪:我的二哥袁克文
2023.10.21
他在上海卖文、卖字,是有“笔单”的。后来,他回到了天津,依然靠着卖文、卖字来维持生活,所以,他在当时的《北洋画报》上也是有“笔单”的。他的家里,经常堆着很多的纸,可是他并不认真去写,非到实在没有钱,逼得他不能不写的时候,才挑选那报酬比较多的...
鞠慧:书法使人原形毕露
2023.10.20
写字是一生的活计,收收放放,进进出出,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写过一个夏天,收获10个字:书法无真相,得失寸心知。我与俗书势如水火,写出现在成为者。你写怎样的字,你将是怎样的人。笔痕墨迹,就是你精神世界的自供状、心电图。书法使人原形毕露。
杂谈 | 美展作品已经不是传统中国画了
2023.10.18
不管国画还是西画,无论抽象、印象还是具象,其实绘画都逃脱不了点、线、面这三种技法。所以,当代中国画不必再说笔墨,直接讲点线面就可以了,三者搭配好了,就是好的作品。
画展“灵境哲思”与秦剑铭
2023.10.17
秦先生画风清雅娟秀、灵动俊美,其沉淀与顿悟,代表了“新金陵画派”的风格接续。《灵境哲思》选择了地貌多样的佛教胜地,实地采风写生,浸润于哲思的发源地,感受人生最顶层的精神升华。他跋山涉水,不远千里,历时五年,尽写各处胜地风情。同时,展出百余幅...
鞠慧:我已在风物中裸身而行
2023.10.16
在时间背后—空间概念在作品中延展,挤兑,揉捏,翻转。生命感觉被时空双重摆布,身体在释放,渗透,激活。水墨形态成为意料之中的闯入者。它开面陌生,语焉不详,像是一个咒语,以自己的影子为母题。我试图去捕捉它,并且想象着它原初的样子。
胡剑明:蟋蟀与篆刻互动
2023.10.14
有文化的融合与创新,才有艺术园地百花竞放。蟋蟀文化的表现还有诗文辞赋,绘画治陶、民间博弈,群体游戏,不一而足。这次,将蟋蟀与篆刻这两种文化形态集中展示,在篆刻史上留下印痕,也留下佳话,其影响深远。
无极之风——在“大道无极——赵无极的艺术世界论坛”主旨演讲
2023.10.13
2020年,正值先生诞辰百年,中国美术学院就筹划回顾特展,却遇上了三年疫情,今年正值先生仙逝十年,也即将迎来中法建交六十年,中法两国共同举办赵先生纪念展,溯游往事斑驳,浮沉天地幽茫。寄喻藏山,兴叹逝水,微言大意,俱点滴在心,闻于大道,感怀无...
日本建筑师的世界巡礼:艺术、自然与人本尺度的探索
2023.10.13
不难发现,日本建筑师以独特的创造性和跨文化的洞察力,将东方传统与现代创新相结合,通过对色彩、材料和有机形态的选择和把控,与本地产生关联,让它自然而然地融入城市生活,也让人们无需过多解读,就可以直接使用建筑本身。这也许是日本文化哲思中,对自然...
博物馆与公共艺术:分歧竞争还是创新共存?
2023.10.11
值得研究的问题是,博物馆是否会接受以当代艺术语言为主的公共艺术?它们是自由结合在一起,还是某些因素促成了这种接受态度,鼓励了两者之间的合作?这种关系是否会让双方失去自己的“特性”,还是彼此从中获益?最重要的是,它们的结合是否对城市的文化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