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中国古典小说的讲故事传统
2024.07.12
 在流行着各种魔幻故事、科幻想象与“设定系”的当代文学场域中,历史小说写作还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新意?历史提供给写作者的,是更广阔的虚构空间,还是“戴着镣铐跳舞”?或者反过来,历史小说所能提供给读者的,是营造一种历史真相的幻觉,还是...
《岛屿的厝》:向故土家园寻找情感归属
2024.07.12
《岛屿的厝》是出生于厦门鼓浪屿的青年作家龚万莹的第一部小说集。“最熟悉的岛屿现在已是远方。”面对日渐景区化的故乡,《岛屿的厝》以岛屿栖居者的成长经历为脉络,还原具有鲜明年代感的日常生活,追述岛屿独特的时代烙印与历史记忆。九个故事,唤醒既往,...
春茶的诗情与禅意——评《一米茶历》
2024.07.12
田芳妮是我年轻的老朋友,她在《长江丛刊》从事编辑工作时,我就读过她的诗作,她的诗清冽、优雅、美好,我很是喜欢。后来,她回到长阳的山上种茶、卖茶、写诗、写散文,对于她的生活我时常关注。这个如山溪般清冽的土家妹儿,在家乡长阳过着写诗种茶的诗意生...
 王俊柔:《黑金》的质感与温度
2024.07.12
初读石油文学,石油似乎往往与荒凉的山脉和冰冷的机械相伴,是报纸上一段段开采进度的客观阐述,是一张张低饱和度的照片。而何喜东却给了我们另外一种感受:用柔和的色彩、细腻的笔触诉说石油生活的温馨,那是凌冽寒风中摇曳的山丹丹;是如同披在少女身上的婚...
如何判断人工智能生成作品的文学属性
2024.07.12
近年来,人工智能文艺创作引发学界持续关注,仅以中国知网文献检索为例,截至2024年6月30日已有643条相关研究文献,其中博士论文3篇,硕士论文15篇。纵观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人工智能生成作品的文艺合法性,及对传统文艺创作带来的挑战。本文基...
 王俊柔:《黑金》的质感与温度
2024.07.10
初读石油文学,石油似乎往往与荒凉的山脉和冰冷的机械相伴,是报纸上一段段开采进度的客观阐述,是一张张低饱和度的照片。而何喜东却给了我们另外一种感受:用柔和的色彩、细腻的笔触诉说石油生活的温馨,那是凌冽寒风中摇曳的山丹丹;是如同披在少女身上的婚...
如何判断人工智能生成作品的文学属性
2024.07.10
近年来,人工智能文艺创作引发学界持续关注,仅以中国知网文献检索为例,截至2024年6月30日已有643条相关研究文献,其中博士论文3篇,硕士论文15篇。纵观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人工智能生成作品的文艺合法性,及对传统文艺创作带来的挑战。本文基...
以文学之眼,重新发现故乡之美
2024.07.10
● “故乡”指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为这个世界提供了一种生活样本——在那里,有一群人守着自己的空间,有笑有泪地生活,守护自己的精神世界,为当下时代提供着一种精神资源● 中国人度过时间的方式,多数是在劳作之中完成的,而节气、节日是在生活的刻度上...
另一种史诗:《有生》的乡土经验、女性书写和抒情变奏
2024.07.10
摘要:胡学文的长篇小说《有生》以打造“百年中国的生命秘史”为目标,在“生”的总体视野下,深入历史与记忆的缝隙,探索乡土文明语境中的关于生命、生育与生活的困境和出路。从乡土经验、女性书写和抒情表达三个层面分析,可以看出小说与传统意义上宏大叙事...